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科技信息网
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
河南交通科技信息网
 
 
学院首页
本站首页
公告通知
科研政策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相关下载
 
赴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研修报告
出处:科研处 作者: 阅读: 日期:2014-03-14

赴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研修学习心得

李明丽 程晓栋

201421日—31日,根据学院和BSK国际教育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作为合作项目的第一期培训内容,学院派遣我们远赴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参加了为期四周的骨干教师研修活动,非常感谢学院给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此次研修活动有两大内容构成,一是以德国和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为核心内容,结合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系统学习德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以及学校在专业建设、科研与项目开发、教学质量评价、双元制、学分制、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国际合作、教授聘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参观访问德国精英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德意志博物馆等内容;二是讲座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理论结合实践。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到LindnerBMWZollner等多个合作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安排参观机械系、土木工程系、电子与媒体技术系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发、校企合作等。

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于1994年成立,1998年建立了工程师系,2013年被允许使用技术高等大学,大学主要有5个科系,19个学术方向,7个硕士方向,8个继续教育方向。目前在校学生5000人左右,其中有为数不少的外国学生。

由于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所在的巴伐利亚州是一个以汽车、机械为重工业的州,因此学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与企业密切相关。学校的7个分校区,分布在周边的行业聚集区,涉及行业主要包括机械、电子、汽车、控制等,光学和高频技术,玻璃制造工艺等,仿生学、采购物流供应链等。分校区最大的特点是科研为主,教学基本上要回本校,科研是以当地的企业需求进行,比如泰斯那赫分校,坐落在制作传统玻璃制品的镇,分校的主要科研项目是玻璃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直至天文望远镜镜片的研究与制造工艺。

    201423日上午九点,开班典礼在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主校区如期举行,仪式由校长Prof.Dr.Johannes Kluhspies主持。校长先生欢迎中国各高校的教师来到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交流学习,然后简单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对专门负责本次培训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介绍。

    其次,老校长Hopfl教授也做了精彩介绍。Hopfl教授于1994年至2012年一直担任学校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与BSK的合作项目也是在他积极推动中实现的。他在演讲中着重阐述了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一直以来遵循学校教学以质量取胜,学校发展以高质量出名的办学理念。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德国境内排名第七应用技术大学,学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工程师,目前已与全世界135个国家的高校有合作关系。他同时充分肯定了德国与中国高职院校的合作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两国之间教育理念的差异,期望我们本次培训有丰富的硕果,进一步为两国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和发挥桥梁作用。

此外,BSK培训机构的费博士为我们讲解了国际合作和交流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交流合作处Wolfgang Stern女士就本次BSK培训项目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对具体的培训内容和工作安排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这一个月的研修,使我们对从事的职业教育工作有较多的思考。下面是我们的几点感受和认识,同时,将中国高职院校的有关工程学科与德制工程师培养模式对接,学生获得德国硕士工程师文凭的有效途径介绍一下。

一、德国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绝对的保障

(一)德国大学的管理

德国的大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均属于州政府直接管理。大学主要是教学、科研,每一项教学项目基本上都有与到当地经济、工业相关,科研项目与当地的工业结合会更加紧密,科研经费主要有国家、欧盟及企业提供。每一个科研项目也都有相应的学生参与。

当前的欧盟对入学、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年欧盟会有许多资助项目,涉及人脑的计算机研究、碳水化合物的分层研究等诸多领域。主要是提供资助,强调学生的交流,只有交流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德国从2008年开始与欧盟同步实行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二)德国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体系。德国的大学发源于1088年意大利的波罗立大学,现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教会,后来变成大学,最初大学的学科有四个学科:医学、法学、神学、教学;对应的职业是:医生、法官、牧师、教师;其中神学包括:哲学、自然科学、数学。剑桥大学的产生,是因为牛津大学的教授不满意办学手段,由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创建的大学。1386年德国产生第一所大学。1868年慕尼黑成立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含机械工程,医学等专业。应用技术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大学。

2.大学的类型。综合大学(Hochschule):为科学型大学,包括大学(Universitaet)和技术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还有医科、音乐、艺术、宗教、师范、体育大学等。培养目标为研究型、开发型人才,学习年限至少为5年;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大学(Universitaet):培养目标为研究型人才,学习年限至少为5年,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技术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可以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运用技术大学(相当中国的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以职业为目标的技术人才,可以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

二、专业建设、项目研究有效服务于地方经济

(一)学校学术系统设置特点

1.学士系统。学士的学习时间为7个学期,提供双元制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企业。企业管理、国际化管理,经济信息技术、旅游、建筑工程、资源和环境、电子和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机械电子、物理技术等学科,在学科的后面加注了NC,即有名额的限制,没有考试的概念。

2.硕士系统。硕士的学习方向有经济信息、战略和国际管理、人力资源、电子和信息技术(德、英外语)、媒体技术、机械电子;在职硕士的学习方向有企业管理、护理师范、交通管理、技术管理、理疗。在职是平时上班,周末和晚上学习。个别时间可能有集中学习。在硕士的项目中,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重点在管理领域。如MBA、公共管理、危机和适应性管理。在技术领域只有汽车电子,主要涉及车用电子系统。汽车MOST网络是该大学电子技术系的系主任发明的,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汽车上,在这个专业,还有我国的学生。

  (二)专业的设置和教学的重点确保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此次学习,代根多夫大学安排讲解了经济管理系、电子技术与媒体系、土木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的课程体系及理论实践教学,参观了相应的实验室。

各系在校生学习时间是7个学期,每学期规定学生应该学习的模块和应得的学分。课程是以模块的形式教学,如数学模块、电子模块。教学形式有讲座课(Vorlesung)、研习课(Seminar)、练习课(Übung)、实习课(Praktikum)等。研习课上学生可以对某一课题进行透彻的理论探讨,通过练习课和实习课,他们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一般第一、二学期是基础课,数学、物理、外语等,第三、四、六学期是理论学习,按专业,每个专业有多个学习重点,学生按自己将来的工作意愿或兴趣选择,但是选择的学习重点的学分必须选够。

第五学期是实习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工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找到理论学习不足的地方,第六学期回校后深入学习,还可以重新调整学习重点,更换学习方向。

第七学期是论文毕业学期,教授会给学生提出20~30个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般学生选择的题目与自己的实习或工作方向相关,学生带着题目可以到企业边实习,边写论文,工厂会指派具有指导资质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指导。学生也可以选择在校实习,在教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通过教授的直接指导,即参加了科研实践,也进行了论文的写作。不管学生选择怎样的论文方式,都必须提交500页(德文或英文)论文,并且通过教授委员会的答辩才能毕业。

各系的实验室分两块,一是学校必备的,一是企业提供的,为科研项目服务的。

学校必备的一般是基础实验室,比如电子工程系的基础实验室,早九点至下午五点开放,有一位工程师负责,通过教学网,列出可以做的实验项目及每个项目需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课,在网上提交实验时间及实验项目,工程师根据学生人数安排,并将结果公示在网上,学生按时到实验室即可,工程师每次只带3~6名学生。实验时学生不提问,工程师一般不主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还有一些实验室是企业提供的,可以进行学生的实验,但是主要还是为企业科研项目服务的,有第五学期的实习学生,还有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参与。实验室归属项目教授管理,可以聘用项目工程师或教授参与,项目结束后聘用的人员就离开学校。

三、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职业精神

在德国的职业学校中,主要以双元制为主。接受双元制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验中学的毕业证书,然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同时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在学习过程中,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职业基础教育,集中学习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学生要从职业类别中(经济、技术、社会工作或服务三个领域为主)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第二学年转入所选定的职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第三学年则向特定职业(专业)深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具有双层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同时,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为其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学习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职业学校。

在“双元制”模式下,学生毕业也须通过两类考试:一类是企业的技能考试, 主要考核学生对企业培训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由行业协会(非政府非盈利的公共组织)实施。另一类是职业学校的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 包括笔试和口试,有职业院校实施。学生通过考试后, 获得的证书也是两类: 一类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通过相应职业培训和结业的技能证书;另一类就是由职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除此之外,学生还须参加中期考试,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查学徒工的培训成绩来检查企业培训计划的落实程度。没有中期考试成绩者不得参加结业考试。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都是按全国统一要求在统一时间内进行。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结业证书。考试一般安排46个小时。如考试通不过, 学生就不能从事所学行业的工作, 须来年再参加一次考试。这种教考分离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统一的管理机制, 使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在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大学的双元制学生与职业学校的不同,具有基本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科。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及职业岗位能力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除此之外,企业还承担着双元制学生的培训工作。具统计,学生有60%70%的课程是在企业的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的。同时,企业的投资还是应用技术大学科研经费的一个来源。在德国,除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拨款,来自于企业的教学、科研合作的经费即为公立高职院校第三渠道经费来源。当公立院校的学生和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培训(实习)后,企业就要支付学生每月约300欧元~800欧元的培训津贴,在双元制教育中。从总体上看,企业的付出大于学校的付出。

四、德国企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且管理标准化、人性化、环保做到极致

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LindnerZollnerBMW三家公司。感触颇多,以宝马公司为例,我们的感受是:

(一)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完美结合

宝马在雷根斯堡的世界第二大工厂,每天下线各型号宝马车1100辆。为雷根斯堡及周围城市提供了2万多个工作岗位。是附近的代根多夫大学和各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的理想场所,双元制的学生今年是300人。雷根斯堡及周围城市有大量的为宝马提供附件的工厂企业,学生实习就业的岗位很多,同时大学与工厂合作的科研项目也多,最大的好处是科研项目直接带来经济效益!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充分体现在每一个岗位

1.每条流水线上同时组装的不是一种车型,而是多种车型交叉,每个工位的工人工作时不感到枯燥,效率更高了。

2.在较单一劳动强度大、对人体有危害等工位,如焊接、喷漆、冲压、安装座椅等,使用智能化的机器人。我参观过国内其他汽车制造厂也见过大量使用机器人,但智能化程度远远比不上宝马车间。

3.环保意识非常高,如冲压工位,冷冲8100吨的冲压机每分钟可将埃菲尔铁塔冲压14次,可我在冲压机旁边参观根本感觉不到地面震动!每一个工序都是先将环保放在第一位。

4.强大的物流体系保证企业的生产。物流保证每个岗位正常工作,物流几秒钟跟不上,会严重影响到生产线的生产。德国科学的解决了这个咽喉问题。

五、应用型德制工程师(精英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应用型德制工程师(精英人才)合作培养项目是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将提供一条中国高职院校的有关工程学科与德制工程师培养模式对接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两国有关高校的合作,培养将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资质融为一体的德制(德国制式)的硕士文凭工程师。

 德制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是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公认的两大成功模式之一,也是“德国制造”领先全球的根本原因之一。德制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其它国家工程师培养模式最大不同点的在于,它不是培养后备工程师的教育体系,而是直接培养成品工程师的高等工程教育系统。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德国的工程师教育水平以1.7分高居榜首(按最高1分到最低6分的学校评分系统打分)。

(一)德国工程师培养项目特点

1.学院式培养模式。由德国工业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分工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工程师;

2.文凭工程师制。德国三百多年来实施工程师教育和工程师资质一体化的文凭工程师制;

 3.非常注重理论教学和工业实践的结合,已形成完整的工程师成才教育系统,实现了培养具备从业资格成品工程师的目标;

4.德国是“工程教育评估国际框架的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成员国,已依据国际标准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的专业论证和工程师资质的国际互认;

5.德国工程师行业基本保持全就业,该行业的失业率仅为0.24%,虽然工程师专业的新生每年约有75000人,但仍然不能填补逐渐出现的缺口,这意味着德国需要新生力量。

(二)德企工程师、职教师资

本项目在中国运作的主要目的是与中国高校共同培养出能为“德国制造”间接和直接服务的应用科技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有助于解决包括德资企业在内的两国企业对于应用型工程师的迫切需求,且项目还希望中方合作高校能够提供学成回国的学生回到本校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将有效促进中德职业教育在学科建设上的深度合作。

(三)文凭学分互认

本项目的内容及实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法律和政策规定,如学生以学历等值、学分互认的方式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其次是两国高等教育学位相互承认,专业课程及学分可以对接。

(四)项目的运作模式

本项目在其大专学习阶段和德方高校在其学士和硕士阶段的人才培养,可以整合成相互联系的两阶段培养过程。

1. 语言培训:指定部分高校为赴德预备及语言培训单位。

2. 德福考试:“德国波恩德福考试学院”,项目委托德国波恩德福考试学院在德国境内代培24480课时德语,使学生达到德语初级三以上的水平。

3.学位学校: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和德国维尔道工程应用技术大学,德国硕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文凭工程师授予单位。

(五)项目的专业

     涉及专业主要是物流(航空物流/技术管理及物流)、车辆技术、机械工程。

(六)项目的学制和学位

按照德国工程教育体制,该文凭与工程师资质一体化,全称为“德国硕士文凭工程师”。学生在德国必须本、硕连读,其常规年限为六年,但不设最高学习年限。

(七)项目解决德语问题的程序

1.中国境内不低于200课时的德语培训。

2.德国境内项目委托德国波恩德福考试学院代培24480课时德语,使学生达到德语初级三以上的水平。

3.德国境内有关德国大学预备课程学习(含德语培训),经考试合格后进入专业。

(八)项目的学习和管理费用

1.本项目学生在德学习的费用为每生每年1600欧元,以在德学习常规年限六年额定总额。

2.项目管理费用:本项目的管理费为每生每年500欧元,合计3000欧元。学生承担30%金额,即项目学生每生每年仅支付150欧元项目管理费。

3.关于项目学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托管和缴纳。

4.关于学生自理的其它费用:主要是学生在中国境内的德语培训费用、在德学习的日常生活费用(500欧元/月的留德自保金)、德国驻华使馆的审核费、入学材料的公证费和国际机票费。

(九)本项目选拔学生的要求和特质

    1.参加本项目学生的学历条件必须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最终学满六个学期(三学年)取得毕业资格的优秀学生。在选拔时至少已学满四个学期(两学年)且在中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有志到德国深造,直至取得硕士学位,成为应用型工程师人才。

     2.愿意在德国境内接受六年严谨的德国工程师教育。

     3.对本项目的要旨有深刻理解,学成后有致力于中德经济、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事业的远大志向。

(十)关于中国高职毕业生赴德学习

中国高职毕业生在德国学习方式为一年预科+3年本科+2年硕士。在德国是没有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可直接攻读硕士课程,完成相应学分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

六、研修学习总结

总之,通过此次研修,认识到在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差异和不足,以及项目研究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也是必要条件;其次,工作中实事求是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是确保质量的根本;最后,学校各层面管理职责分明、目标明确且自主性强是校系协调发展的基础。

在一个月的学习中,我们两位老师每次课都能提前到达上课地点,积极主动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做到了“在思辨中强化学习、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在参观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更新理念”,收获很多,感慨良多,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吸收和消化,并尽早运用到交院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去。

 
 

版权所有: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外事   技术支持: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